大宗商品研究框架:供需、流动性与金融属性
传统的大宗商品研究框架主要依据供需结构和流动性来分析。需求为大宗商品价格提供了运行方向,而供给和流动性则影响价格的弹性。同时,大宗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黄金还兼具货币属性。
一、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
商品属性通常反映在供需平衡表中,而金融属性则涉及流动性以及供需平衡表之外的其他因素。简单来说,商品属性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趋势,而金融属性则影响了价格的短期波动。
二、评估商品的商品属性
商品需求决定了价格的运行方向,而供给变化则影响了价格的弹性。商品需求可以被理解为宏观经济基本面,因此大宗商品价格通常具有同向趋势,尽管节奏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错位。
大宗商品的运行与全球产业转移密切相关。当产业转移承接国为大型经济体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波固定资本形成持续高增长背景下的大宗商品牛市;而当产业转移承接国为小型经济体时,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会加剧波动,但很难形成牛市。
三、评估商品的金融属性
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评估商品的金融属性:
- 通过商品在金融市场中的头寸与其实物需求量之间的比值来评估其金融属性相对商品属性的变化。
- 利用商品价格与黄金价格的比值进行评估。
就后者而言,其逻辑如下:
黄金具有货币(资产)属性且被认为是安全资产,因此可以视为“零息债券”。黄金的债券属性也可以由近几年黄金价格与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呈现正相关的表现得到印证。然而,黄金以外的商品既不生息,也不具备安全资产属性,因此黄金是唯一兼具债券属性和商品属性的资产。所以,可以通过其他商品相对黄金的比价间接评估商品本身的金融属性程度,或者称为“估值”表现。
四、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影响因素
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往往是其商品属性的“放大镜”。金融属性通常并不决定大宗商品的运行趋势,而是大宗商品商品属性的附属品,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助长”或“助跌”的影响。
换言之,商品属性是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性影响因素,金融属性则是波动性影响因素。
此外,流动性、金融监管要求以及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经济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因素)等变化均会对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产生影响。
五、大宗商品的短期、中期及长期运行逻辑
短期来看,经济和风险偏好的双重边际改善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支撑。
中期需要重新关注经济下行风险,这可能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压力。
长期来看,商品市场交易量的上升将带来金融属性(估值)的修复逻辑,这可能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